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机密备忘录,宣布美国已对贩毒集团宣战,进入了“非国际武装冲突”状态。这不是普通的扫毒行动按天配资平台,也不只是加强执法,而是通过军事手段对毒贩展开的战争。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根据国际战争法,美军现在有权直接击毙这些毒贩,无论他们是否构成威胁。更严厉的是,抓获的毒贩可以被无限期关押,甚至无需审判。特朗普将这些贩毒集团视为“非国家武装组织”,并将其列为恐怖组织,认为它们对美国构成了“武装攻击”,这就将毒贩与“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等国际恐怖组织相提并论。
白宫发言人安娜·凯利强调,特朗普的决定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阻止毒品流入美国,兑现打击毒贩的承诺。然而,实际上,这并不仅仅是一次加强的缉毒行动,而是通过改变法律定义,将一个国内问题包装成对外军事冲突,从而获得更大的行政权力。白宫为此找出了“国家自卫”的借口,声称阻止毒品流入美国就等于保护国家安全,这看似合理,但背后却充满了政治目的。
展开剩余76%这一策略借鉴了9·11事件后美国的做法。当时小布什政府以“非国际武装冲突”的名义,将基地组织的成员视为可以被军事打击的战斗人员。如今,特朗普政府借用了这一逻辑,将毒贩视为“非法战斗人员”,他们的贩毒行为也被抬高到“对美国的武装攻击”的程度。然而,这种合法性的外衣并不牢靠,漏洞百出。国会迅速反应,民主党议员提出,按照《战争权力法案》,总统如果想发动战争,必须先得到国会的授权。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拿9·11事件来类比,这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当时国会是明确授权对基地组织动武的,而这次,国会根本未被告知,也没有参与决策。甚至连军方出身的资深参议员杰克·里德也直言不讳,指出打击毒贩应该是警察的职责,而不是军队的工作。这直接指出了特朗普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把军队当作了警察,超越了合法权限。
在政治争议激烈的同时,现实中的军事行动已经悄然开始。早在白宫正式发布声明前,美军已经执行了三次针对毒贩的打击行动。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9月2日,一艘疑似贩毒的快艇在海面上被直接击中,船上的11人当场死亡。美国方面表示,这些快艇来自委内瑞拉,且其中一艘被指属于“TrendeAragua”帮派,早在今年被美国认定为恐怖组织。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白宫和五角大楼并没有解释他们是如何在海上精准确定这些船只上有毒品,又是如何在这么远的距离上确认船员的身份的。这种信息黑箱问题凸显了军事判断中的随意性。更让人担忧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新规赋予了美军极大的权力,他们可以在目标没有直接威胁的情况下实施致命打击,并在没有审判的情况下无限期关押被抓捕的毒贩。有网友评论说,这就像是“不审判、不判决、导弹说了算”。
这场“反毒战争”显然并不像它看起来那么简单,更多像是一场精心策划、却充满漏洞的政治大戏。总统似乎成了唯一的编剧和导演,而其他人都像是没有剧本的群众演员。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闭门会议上,议员们质疑军事行动的合法性,但五角大楼的官员却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甚至连一份打击对象清单都没有。整个政府似乎都处于一种奇怪的“失语”状态。
这场混乱的背后,最值得注意的是,毒品产业链的复杂性。全球毒品交易涉及到的金融洗钱、政治庇护等问题,远远超出了军事手段所能解决的范围。想通过简单粗暴的军事打击来解决问题,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网络上的讽刺声更是响彻云霄,很多人将这场“战争”形容为比警匪片《毒战》还夸张,甚至有人戏谑称其为“懂王大战毒枭”,更有网友把它讽刺为“鸦片战争2.0”,认为只是借口和武器变了,但内核的强权逻辑依然不变。
最终,特朗普政府的这场“反毒战争”是一次极其危险的尝试。它借着国家安全的名义,实际上是在推进权力的扩张,试图通过军事力量掩盖社会治理上的难题。无论是美国国内的政治分歧,还是国际社会的反应,这一举动都应该引起警惕。当政治表演压倒审慎决策,暴力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常规方法时,最终的代价只能是法治的崩塌和无辜生命的牺牲。
发布于:天津市鑫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